玻璃鋼模具技術是生產(chǎn)大量玻璃鋼制品的必要條件。為了提高FRP制品的質量,首先要有好的模具,既能滿足制品尺寸的精度,又能根據(jù)制品性能滿足其結構力學和力學性能。在外觀效果方面,要有良好的光潔度、光潔度和平均厚度。為了能夠生產(chǎn)出高質量的模具,并針對目前國內模具制造的技術水平和質量狀況,現(xiàn)將模具制造過程描述如下,供技術同行參考。
1、 模具制造條件
1。環(huán)境條件
溫度:在陽模和陰模的整個制造過程之中,應保持相同的環(huán)境溫度,即21-28℃。
濕度:濕度對膠衣和樹脂的固化有很大影響。理想的濕度范圍是40-60。模具制造時,若相對濕度超過65度,應在施工后等待合適的生產(chǎn)條件,特別是北方和沿岸地區(qū)濕度較高,應更加小心。
2。潔凈車間
在骯臟的環(huán)境之中,不可能生產(chǎn)出高質量的模具。陰陽模具制造區(qū)要高度清潔,維護管理標準要高于產(chǎn)品生產(chǎn)區(qū)。因此,在模具制造開始時,應提前做好模具制造區(qū)的除塵和清潔工作。
三。清潔的壓縮空氣
純凈干燥的空氣供應是制造高質量模具的另一個因素。如果風管之內的空氣之中含有少量的水或油,模具的膠層表面會有大量的針孔和麻點,因此需要付出大量的勞動來修復,因此模具的質量會受到很大的影響??諝鈮嚎s機需要放置在良好的環(huán)境之中,并配備有效的空氣干燥器和油水分離器。
四。選擇優(yōu)質輔料和選用優(yōu)質原輔料是制造優(yōu)質模具的重要條件。用于制造模具的原輔材料的成本僅占總成本的一小部分。不允許使用產(chǎn)品樹脂或已過貯存期的材料和劣質材料試圖節(jié)約。
5個。制定合理的模具制造計劃是做好模具的因素之一。無論是傳統(tǒng)的鋪設方法還是新的低收縮系統(tǒng),所需的時間都是由這些原輔材料的化學特性決定的。任何試圖走捷徑或加速工藝的行為都會對模具的質量產(chǎn)生不良影響。
2、 模具涂裝的操作過程是模具制造的關鍵環(huán)節(jié)。甚至可以想象,模具涂層就是整個模具。所有的背層和結構框架用于模具表面涂層。
模塑膠衣比一般產(chǎn)品膠衣需要更高的使用和固化條件。高質量的模具表面需要非常精確的操作和模具膠衣的混合過程。
一。噴涂設備是模具制造過程之中的一個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。適當?shù)纳淞鲏毫Ρ苊舛嗫住⒘鲃雍头稚F(xiàn)象有重要作用。
目前使用的871噴槍,在噴槍罐之中,用手混合固化劑,以確保準確的比例。但是,噴槍產(chǎn)生的扇形混合氣的分布產(chǎn)生很好的霧化效果,噴射速度比泵送系統(tǒng)慢,其工作時間受原料凝膠時間的限制。
2。模具橡膠套的檢驗
模具橡膠套的貯存期是一個非常嚴格的指標,根據(jù)橡膠套供應商的建議,這是非常重要的。在大多數(shù)情況之下,制造商可以保證橡膠套從包裝到特定時間的質量。因此,生產(chǎn)檢驗人員應經(jīng)常檢查每桶膠衣的生產(chǎn)日期或日期編號,以確認膠衣是否在有效使用壽命之內。
(1) 使用后,用氣動混合器將每一桶模具膠衣充分混合,并確保桶內所有材料完全混合。然后,讓膠衣停留幾分鐘,恢復其自身的粘度,然后使用。
(2) 溫度
確認膠衣的溫度在21~28℃間,這是成型工藝要求的適當溫度。每個桶的凝膠時間
由供應商明確規(guī)定。進廠之后,質檢部門必須檢查膠凝時間,即
A,樣品應達到標準試驗溫度25℃;
B,加入規(guī)定量的固化劑,攪拌均勻;
C,記錄從固化到加入明膠的時間。
(4) 粘度
有必要用Brookfield粘度計測試膠衣的粘度。膠衣樣品的溫度為25℃。
a、 選擇合適的轉子放置在樣品之中;
b.低速和高速旋轉粘度計;
C.記錄讀數(shù)并將其轉換為粘度指數(shù)。
模具材料的質量檢驗是模具生產(chǎn)企業(yè)經(jīng)常忽視的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。
三。模具應進行脫模蠟、脫模劑處理
脫模蠟或脫模劑處理。
(1) 玻璃鋼模具水磨光之后清洗干凈,用毛巾擦干。完全干燥之后,用適量脫模蠟(美國船用品牌r333)包3-4層潔凈紗布,用卷曲法均勻涂抹在模具表面,等待3-5分鐘,用干凈的白毛巾擦拭至鏡面效果,放置約2小時。重復上述操作4次。第五次手術持續(xù)6小時超過。
在防滑面和復雜形狀上涂蠟之后,建議多次使用脫模劑。
(2) A.新模具或舊模具用適當?shù)娜軇ㄈ绫┣逑矗砻娴碾s質和蠟垢應清洗干燥。
B、 chemleas PMR用干凈的紗布浸濕之后,涂在模具之上。
C、 涂抹之后,在chemlease PMR干燥和堅實以前,用干布均勻地涂抹表面的所有部分。
D、 首次使用本品時,必須重復4-5次,間隔約10-20分鐘。如果模具面積較大,可在每次涂膜之后連續(xù)涂膜。最終一道涂層之后,模具必須用干布打磨,并允許其靜置一小時超過。
E、 一次使用時,膠衣可能難以涂刷,這是脫模效果太好的原因,可以涂刷少量脫模蠟,之后不必使用。
F、 如果脫模困難,則采用chemleas PMR 1-2次,以節(jié)省成本,保證質量。
四。噴涂凝膠涂層
在模具涂之上脫模蠟(劑)之后噴涂凝膠涂層。建議模具膠層厚度為1mm,膠層分為兩層,分兩次噴涂,每層厚0.5mm,每層噴涂三次,一次噴涂0.15mm~0.17mm。模具膠層厚度需要嚴格控制,要求每次噴涂之后用膠層尺在模具表面多處精確測量膠層厚度。
正確的涂裝方法為:
⑴噴涂第一層,厚度為0.15mm~0.17mm。
(2) 垂直于第一層噴涂第二層,厚度為0.15 mm~0.17 mm。
(3) 按第一道漆的方向噴涂最終一道漆,使第一道漆的厚度為0.5mm。
(4) 為避免開裂或起皺,在第一層固化之后再噴一層膠衣。常溫固化時間90分鐘。
3、 噴涂涂料之后
1-3小時鋪設模具層。涂料固化之后,表面不粘時,鋪模層。目前,我們基本上采用傳統(tǒng)的多步攤鋪法。
一。原材料:
A,模具樹脂
模具樹脂熱變形溫度高,收縮率低,基本選用間苯樹脂和乙烯基樹脂。
B、 玻璃纖維增強材料
短切原絲氈是一種非常好的模具增強材料,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纖維線的印刷。與針織纖維氈和纖維機織物相比,短切氈具有更多的優(yōu)點。
C、 質量檢驗
為確保模具樹脂符合使用要求,還應對模具膠層進行質量檢驗。包括材料儲存周期、各批次的混合試驗和凝膠時間和粘度的測試。
2。第一層
模具層從第一層開始。第一層的質量要求很高。有必要避免在所有模具完成之后重新修復或損壞凝膠涂層。根據(jù)模具形狀的復雜性,當?shù)谝粚诱迟N時,應選擇30 gm2的表面毛氈,選擇300 gm2,450 gm2的短切毛毯。鋪層時,必須用鐵輥仔細碾壓,保證氣泡全部清除,保證樹脂與纖維的合理配比。第一層養(yǎng)護之后,應對路面進行仔細、全面的檢查,包括所有角落、表面等可能出現(xiàn)問題的地方。如果發(fā)現(xiàn)氣泡和其他缺陷,請小心去除氣泡并修復傷口。
三。一般厚層厚度為M450×4~5+Rx×n,小模厚約8mm,大模厚約15mm。生產(chǎn)商必須嚴格執(zhí)行堆碼工藝和時間表。
四。制定鋪層計劃的一個好方法是觀察鋪層硬度的變化。當該層的硬度達到完全固化硬度的80%~90%時,可進行之下一層的鋪設。當使用硬度計測量層硬度時,需要記錄多次讀數(shù)并計算平均值作為硬度值。這種方法可以消除由于養(yǎng)護時間的不同而引起的數(shù)據(jù)誤差,而且通常比按鋪筑時間表鋪筑層要快。
4、 模具內部結構
模具鋪設之后,下一步是制作模具的內部加固結構。加強結構的目的是使外力均勻地傳遞到模具表面,防止模具表面變形。
橡膠套開裂最根本的原因是模具變形。因此,剛性模具結構的設計將大大防止橡膠套的干裂。
無論是鋼架結構還是夾板帶箱結構,都應懸掛在高出模面14英尺的地方。如果結構框架與模具表面直接連接,不同的熱傳導會造成模具表面的壓痕。此外,結構層和表面間不應放置泡沫或層壓板或其他絕緣材料。玻璃纖維應用于結構和層壓板間的粘合,但不能用編織布壓印。
5、 脫模
框架結構完全固化之后,即可脫模。第一步是先將模具邊緣按順序切割,然后在公模和母模間均勻插入多個釋放楔,均勻施力(不要單獨施力,以免損壞模具),用橡皮錘敲打各應力集中部位(不要用鐵錘),最終完全脫模。
6、 模具處理之后
脫模之后,仔細檢查模具各部位,發(fā)現(xiàn)表面缺陷應注明并標記。在理想狀態(tài)之下,模具不需要對表面進行拋光,只需對模具表面進行拋光即可。一般情況之下,模具達不到理想狀態(tài),必須按傳統(tǒng)方法對模具進行拋光。